音樂的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的調查報告1
當今社會,音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們有的反應社會現狀,有的抒發內心的向往與希冀,音樂就像一面鏡子,真實的映照出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狀況。
不同的聽眾群體或聆聽個體,由于受其社會地位、文化修養、生活工作環境、個性以及年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的音樂欣賞習慣、接受模式、審美取向以及審美視界。那么不同的年齡段對收聽音樂的取向有怎樣的影響呢?為此我做了一項調查:
一、調查目的。
本次市場調查本著科學嚴謹、真實可靠、調查與論證相結合的原則,對此項調查進行深入的研究。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對收聽音樂取向的影響。了解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觀。
二、調查對象。
不同年齡段的喜愛音樂的人。
三、調查內容。
1、年齡。
2、性別。
3、聽的音樂的類型及其原因。
4、喜歡的音樂的語種及其了解其的途徑。
5、聽音樂的習慣。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及郵件調查和網上搜集數據等方法。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般人都會認為,不同年齡的人有著不同的音樂口味。那么讓我們用數據說話吧。我從一個知名網站看到了一項有趣的調查――比較64歲聽眾與13歲聽眾的普遍聽音習慣。這個實驗從其兩者中各抽出了5000人,并統計整合了他們最普遍播放的曲目,以便得出最被頻繁播放的藝術家。而跟我們預想的一樣,他們的口味確實不盡相同。最受64歲聽眾喜愛的歌手既包括了現下的流行歌手,亦有多年前的歌手。而13歲聽眾最喜愛的歌手則僅限于現下的流行巨星。且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所喜愛的音樂類型也不盡相同,年輕的人大多喜歡流行音樂,而年長的喜歡古典的,當然喜歡流行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為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在這里我選擇了大學生為例,對其音樂取向進行了重點統計分析。 音樂作為一種介入音樂傳播的個性化行為,它具有積極的“能動性”,滲透其中的實際上是一種強烈的主體意識,大學生正步人人生最寶貴的青年時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趨于成熟,參與音樂活動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識更為獨立和明確,基本具備了音樂審美認知能力以及音樂審美經驗。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而言,聆聽音樂是他們感知音樂,接受音樂,參與音樂活動的最重要形式。
?。?)在對大學生的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8份,其中5份丟失,7份廢卷,回收有效率為88%,其中男生42人,女生46人,調查男女比例接近1:1。
?。?)音樂聆聽時間。
所謂日常音樂聆聽是指大學生每天在學習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音樂聆聽。這種聆聽必須完全由他(她)本人自主支配,具有獨立的“選擇權”。因此,音樂課堂上所播放的`音樂或公共場合播放的音樂等并不構成大學生日常聆聽的音樂的構成要素。
在調查的大學生中日常聆聽音樂時間平均一小時以下的占11%,一小時左右的占31%,兩小時左右的占37.5%,三小時左右的占15.5%,三小時以上的占5%.每天平均聆聽時間為一小時以上的比例高達89%。
很多人在沒事做的時候都喜歡聽聽音樂,但學習的時候也不例外,有些人在學習的時候喜歡聽著音樂,這樣可以使得學習變得輕松而不枯燥。在學習中聽音樂的情況如下:
日常音樂聆聽的確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豐富當代青年休閑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其背后也蘊含著豐富的審美現象――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體驗乃至審美文化。
?。?)喜愛音樂的類型。
本次問卷中有關大學生日常喜歡聆聽的音樂類型的調查結果顯示:
由圖中可以看出,喜愛輕音樂爵士、搖滾音樂的大學生的人數比喜歡西方古典音樂、外國民族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的人數要多得多。而輕音樂爵士跟搖滾音樂在流行音樂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看出多數大學生的追求都市流行音樂文化的時尚。
這些數據說明,形成大學生日常音樂生活基本內容主要是以娛樂、放松為目的的“消遣、消閑、消費”性質的音樂文化,而所謂的“經典”觀念或者“高雅”趣味已日趨淡薄。我們清楚地看到經典音樂文化在當下審美文化情境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解神圣化和祛魅化的大眾音樂文化的迅猛興起“嚴肅音樂”、“藝術音樂”和”古典音樂”文化已被大面積地遮蔽,不僅其傳統的影響力受到挑戰,而且它的生存空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擠壓。
(4)大學生音樂取向的成因。
?、購谋娦睦怼?span style="display:none">jrq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流行音樂進入校園后,其通俗易懂、時尚鮮明、動感活潑的曲風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愛,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動機就是”大家都聽,一定很好聽”的從眾心理。
?、诶斫饽芰λ?。
古典音樂太深奧、聽不懂;民族音樂太土,不好聽;而流行音樂新穎活潑通俗易懂、好聽,也就深受大學生的喜歡。
?、鄯蠈W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流行音樂大多以愛情為題材,而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已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在接觸流行音樂時,認為很多流行音樂的歌詞剛好說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
也就置身其中,以此來釋放自己的情感。
?。?)音樂取向對大學生的影響。
1)正面影響。
?、?豐富了中學生的音樂感知體驗。聽音樂就是感知音樂的過程。
音樂感知分為音樂感覺和音樂知覺。人們總是以音樂知覺的形式直接感知音樂,音樂感覺只是作為音樂知覺的組成部分存在于音樂知覺中。音樂實踐是形成音樂知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音樂知覺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多聽、多體驗音樂作品。大學生所喜愛的音樂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認識到了音樂的重要性,使音樂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為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熱衷音樂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② 有助于情緒情感的調節。
收聽所喜愛的音樂是能夠產生心靈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音樂有助于調節大學生情緒情感的前提條件。古典音樂和輕音樂能夠讓焦慮的身心得到放松。一些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相對于高雅音樂,欣賞流行音樂無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學習之余,它也成了中學生們的消除緊張疲勞的“輕松劑”。當心情不好的時候,音樂也可以成為一種治愈心靈的良藥。一項研究表明:以傳統音樂的韻律和諧優美、五音平衡協調為特色、電子音樂技術所表現創作的音樂療法(BMT),具有神奇的波動能量醫學上的治療功效。
2、負面影響。
流行音樂也分三六九等,有些過于低俗的流行音樂,如果人聽多了,不但會變得很膚淺,而且喜新厭舊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而且在一些低俗音樂中充斥著各種不文明用語,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人的行為習慣,降低人的素質。
好的音樂不但悅耳而且還養心,不好的音樂不但不悅耳,而且聽了之后還會給人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如被號稱為死亡音樂的《黑色星期天》就是這樣的例子。
(6)總結。
該項調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了年齡對音樂取向的影響及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音樂取向,以及音樂取向對人的影響。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理解音樂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在愉悅身心的同時,也要避開低俗音樂的不良影響。如何使當代大學生群體在音樂聆聽的審美活動中既獲得當下快樂的身心愉悅,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自我,提升人格,這也是音樂工作者和教育家必須面對和不斷思考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靜.民族心理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10.
[2]克萊南,格魯恩,卡登,等.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M].金經言,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284
[3]徐放嗚,張玉勤,趙鑫,等.審美文化新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音樂的調查報告2
一、問題提出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展現思想、實現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教育部在20__年新課標高考大綱中將音樂學科納入高考科目,并在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四省率先實施。
那么,讓我們反過來審查一下,初中的音樂教育是否為高中繼續學習打好了基礎?就目前廣西農村初中而言,音樂教育還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為此,筆者對廣西柳江縣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做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任務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校教育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學校的一切育人活動都可以歸為教的范疇,學生所接受的影響都可以歸為學的范疇。作為一種有著自身特點的社會活動領域,學校環境下的教育活動也必然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在當代社會傳媒技術高度發展和藝術形式多樣化的背景之下,學校環境中的基礎音樂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社會現象的影響。
本研究的任務是對柳江縣農村初中學校的學生音樂學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音樂教師教學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與分析,進而探討與揭示影響農村學校音樂教育的各種因素間的關系,為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依據。
三、研究內容
1.對初中生音樂學習狀況進行調查
在基礎教育階段,初中生由于處于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的特殊階段,其學習活動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和可塑性。那么,在基礎音樂教育大力進行改革的今天,初中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呈現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本研究將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興趣、知識結構與技能狀況等方面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2.對影響初中生音樂學習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初中學生學習活動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信息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學生的音樂學習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教師的個人素質、教師的教學藝術與策略;家長對待音樂學習的態度;教學環境與設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等。對外部因素的調查與分析,有助于準確把握初中生音樂學習的整體面貌和特征。
3.對教師個人專業素質和狀況進行調查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方共同完成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的個人專業素質和能力狀況是關系到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核心因素。所以,必須了解和分析當地初中音樂教師的個人專業素質和教學狀況。調查研究這些問題,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和展示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通過調查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圖略),得出統計結果,筆者以為農村初中生歌曲演唱的整體水平并不太高。這就說明即使在農村,電視等傳媒對農村初中生學習音樂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甚至超過學生在學校接受到的音樂教育的影響。
柳江縣農村初中任何一所學校目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也沒有。為了迎接上級“兩基”驗收,大部分學校都形同虛設的擺上音樂教室的.門牌。每一所初級中學目前能用的或是一臺手風琴、或是一架電子琴、或是一臺腳踏風琴。教學硬件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校資金投入也不多,每學期用于音樂教學的經費都在100元人民幣以下。
四、研究結論
農村音樂教育目前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有很多不利因素還在制約著音樂教育的發展。柳江縣農村初級中學的音樂教育還是非常落后的,初中生的音樂素質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家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領導,特別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門領導,教育觀念陳舊,缺乏對音樂教育功能、意義的認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數理化等文化課的教學質量上。多數農村中學校長認為音樂課是“副科”,不作為升學考試的科目,所以輕視或是忽視了音樂教育。學生家長對音樂課的學習就更有誤區:孩子學好文化課,在中考榜上有名才是希望,學習音樂課就占用文化課學習的時間,牽涉學習文化課的精力。農村音樂教育、教學設備備受冷落與歧視。
2.師資隊伍嚴重不足,結構失調
絕大部分兼職音樂教師都沒有接受過系統規范的音樂教育,缺乏音樂教育的基本素質。即使是專職的音樂教師,也多是幼師音樂班畢業,學歷層次低,畢業后缺乏繼續教育,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
此外,教育經費短缺,音樂基礎設施不完善,硬件設施跟不上教學需要,音樂教育總體投入與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總之,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無論是從社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還是學校硬件設施、師資隊伍方面來說,都有著不同于城市學校的特點。所以因地制宜地實施音樂教育改革,充分發掘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課程資源和潛力,才能促進柳江縣基礎音樂教育事業整體全面的發展。
音樂的調查報告3
學習目標:
1、了解幼兒園集體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一般思路。
2、嘗試并初步體驗幼兒園集體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
3、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幼兒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幼兒欣賞音樂的經驗,萌發幼兒初步地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1、3-6歲兒童:
?。?)在成人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培養之后音色的辨別能力有很大進步;
?。?)對音樂中音的高低、力度、速度的變,能從聽得出具有明顯對比逐漸發展到聽得出漸變過程; 對音樂簡單結構如樂句、樂段、中大班幼兒能通過有趣活動分辨出來:
(3)分辨音樂性質、體裁、風格的能力會大大發展。
?。?)學習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對幼兒來說,培養音樂欣賞能力,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應當從培養幼兒傾聽聲音、了解聲音的表現力、培養對聲音的敏感開始。
2、幼兒傾聽聲音的培養。
?。?)傾聽:有意識、帶注意的“留神”聽。
(2)聽力技能的培養途徑:
?、賰A聽人體聲音。
?、趦A聽日常用具的聲音。
③傾聽周圍的聲音。
?。?)幼兒表現聲音能力的培養。
各種各樣的聲音可以表現一定的事物和情感,學會和掌握聲音的表現手法,是幫助幼兒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的一個重要線索和途徑。
3、幼兒對音樂表現手段感受能力的培養。
?。?)教師應引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整體有情緒的反應,感受音樂中所采用的種種主要表現手段,
?。?)知道這些表現手段與情感表達之間的密切關系。
(3)音樂表現手段一般有:力度、節奏、速度、旋律、音樂、結構形式等。
4、學前兒童音樂欣賞的內容。
?。?)帶歌詞的古今中外比較優秀的兒歌、歌謠、故事片插曲等;
?。?)鋼琴教材以及其他器樂教材中,一些旋律優美、體裁短小,但音樂形象鮮明、有典型特點的小曲子,也能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5、根據童話故事創造的音樂作品;
6、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優秀作品中適合兒童欣賞的部分片段。
第一節 幼兒欣賞音樂能力發展
1歲之前:對于各種聲音有一定的.感覺。
1―2歲:音樂行為越來越豐富。
2―3歲:可以不合拍跟著音樂手舞足蹈。
3―4歲:更為主動 興奮時會哼唱旋律并伴隨律動。
4―5歲:動作發展趨勢完整可以進行簡單的打擊樂合奏,較準確把握情緒性及形象性音樂。
5―6歲:感受更為準確,趨于秩序化;能進行合作演奏;把握音樂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模唱的節奏較為復雜的樂句,音準有進步,經過訓練可以識譜。
第二節 音樂欣賞活動材料的選擇
一、音樂作品。
1、音樂作品(截選片段、壓縮結構)。
2、作品內容、風格、形式是否豐富多樣 比例結構是否合理。
3、幼兒的感知、理解音樂的實際水平。
二、輔助材料。
(一)動作材料。
?。ǘ┱Z言材料。
?。ㄈ┮曈X材料。
1、傾聽人體的聲音
2、傾聽活動室的聲音
3、傾聽廚房的聲音
4、傾聽馬路上交通工具的聲音
5、傾聽建筑工地上各種機械的聲音
6、傾聽臥室中的聲音
7、傾聽公園、郊外游玩時的聲音
8、傾聽動物園里的各種聲音
三、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
?。ㄒ唬﹥炐愕闹型馍倌陜和枨?。
(二)由歌曲改編的器樂曲。
?。ㄈiT為兒童創作的簡單的器樂曲。
(四)兒童音樂童話片段。
?。ㄎ澹┲型庵魳纷髌坊蚱?。
第三節 音樂欣賞教學導入
一、從完整作品開始的設計。
二、從作品的某個部分開始的設計。
三、從某種輔助材料開始的設計。
1、從其他音樂活動開始的設計。
2、從文學活動開始的設計。
3、從美術活動開始的設計。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活動指導:
1、豐富幼兒相關生活經驗:教師需要在一切教育活動中有計劃地豐富孩子生活經驗。
2、初步欣賞
?。?)介紹作品,提出要求:
欣賞音樂之前,教師借助簡短、生動的談話,或念詩歌、講故事、看圖片等形式,向幼兒介紹作品的名稱、主要內容和特點等,使幼兒獲得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必段圍繞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形象、話不能多,手段不宜繁雜,以能有效地引起幼兒的想象為目地,過于復雜反而會分散幼兒的注意,降低音樂對化們的吸引力。聽音樂之前,教師要讓幼兒明確欣賞的目地,要求幼兒安靜、集中注意力地聽音樂。
(2)讓幼兒聽音樂:
幼兒第一次聽音樂,應讓他們完整地聽全曲,對作品有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以后,如果作品較長或者內容有變化,可以分段聽。
(3)恰當運用語言:
在幼兒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對作品進行恰當講解、分析極為重要。但教師的語言(談話、提示、說明)要求簡短、形象、貼切,而且一定要在幼兒對音樂作品已經熟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使用。
?。?)談話法:聽了音樂以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幼兒談談對作品的印象和感受。
(5)語言提示法:在聽音樂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引導幼兒深入欣賞音樂,提高興趣。
3、重復深入地欣賞。
這個階段要求幼兒不僅掌握音樂作品的主要內容或情緒性質,還應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較完整、全面地感知作品,能記憶和識別音樂作品和主要音調。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一、分析材料:內容、情緒、情感的表現手段。
二、活動準備:環境創設及必要的教學具。
三、活動過程:
(一)初步欣賞1-2遍。
1、引導性談話。
2、運用直觀教具。
3、故事講述。
4、教師演示利用動畫片。
?。ǘ┓磸托蕾p。
1、提具體要求。
2、結合已有經驗。
3、對比和歸類。
4、整體體驗。
5、多種感官參與。
?。ㄈ土曥柟?。
1、欣賞聽過的作品、觀察幼兒反應。
2、欣賞熟悉的作品――說出名稱、內容。
3、欣賞熟悉的片段――肉容、情緒。
4、欣賞器樂――說出不同樂器的名稱。
5、用身體動作表達熟悉的音樂。
音樂的調查報告4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問卷調查,針對學生在上音樂課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缺失,上課無精打采,缺乏對美的認識與理解,對音樂課沒興趣等,隧對我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得出以下結論。
一、通過調查掌握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
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作為音樂工作者們不得不捫心自問。學生喜歡音樂,這符合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為什么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無。甚至更嚴重者變成逆煩及厭倦呢?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音樂課的價值完全消失了。審美教育無從談起。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視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征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二、初步構成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理論。近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提高了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音樂教育者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強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積極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
其二,通過不斷地探索研究發現,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于音響的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知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美”,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三、通過實踐探索發現音樂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了解了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比如學校舉辦“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中,五年級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西游記》中,同學生動形象地演唱《西游記》主題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師徒施善救人的場面演的生動逼真,令全場同學投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探索出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
1、利用音樂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情感體驗,理解音樂表現什么,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等諸多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想和想象力,對美的創造能力、鑒賞能力。
3、在教學中能適當、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正確靈活,將會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有效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功效巨大。藝術實踐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音樂課外活動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我校組建的鼓號隊,在六一活動中表演,聲勢壯大,受到領導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項傳統的音樂活動:一、二年級唱歌隊比賽;三、四年級唱國歌比賽;五、六年級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在少先隊員高昂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大家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是一舉多得。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2-12931.html音樂的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
畢業季朋友圈文案06-23
配電室停電應急預案08-23
民族藝術理論范文10篇08-15
六年級新學期學生學習計劃07-25
哲理的句子60條12-31
面對困難的名言12-23
高中生隨筆09-13
校園開展教研活動總結10-15
捐書活動總結范文08-22
專業實習報告08-17
最新生產計劃員年終工作總結報告(5篇)08-09
林權轉讓合同08-15
學生未按時回校的檢討書08-08
小學暑假放假通知06-23
最新的旅順導游詞12-28
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稿09-06
金工實習線切割心得體會08-16
難忘的元旦小學作文05-23
小學生國慶作文04-07
作文小學一年級01-13
成長的快樂作文700字12-31
2025年9月四川計算機一級報名時間及報名入口(6月26日-7月5日)06-30
北京2025年6月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時間及科目:6月28日-6月29日06-25
2025年浙江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報名工作的通告02-20
2024下半年天津教資面試報名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開通)11-13
作文評語【精彩26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