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發出的感慨。
蜀道,是古代連接關中與巴蜀地區、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區的道路,也是保存至今的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
古蜀道中,有一條因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名揚天下,那便是荔枝道,它不僅是唐朝宮廷的“荔枝專線”,更是一條承載千年政治、軍事、商貿文明的交通動脈。
7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村民背著背簍行走在一段古道遺址旁。
7月30日,重慶涪陵區百勝鎮工作人員郭鳳英對大山深處的古道遺址進行巡查。
最新的考古勘探揭示,這條連接唐朝荔枝產區涪州(今重慶涪陵)和都城長安的古驛道南起重慶市涪陵區,經長壽區、墊江縣、梁平區進入四川,再經達州、宣漢、萬源等地溯涇洋河谷翻越大巴山,在陜西漢中西鄉縣連接子午道最終通往長安,沿途的驛站、橋梁、碥道等遺址,見證了這條驛道曾經的繁華。安史之亂后,涪陵的荔枝園漸漸荒廢,但這條古道上的南北交往在宋元明清時期一直未曾中斷。
7月30日,重慶涪陵區百勝鎮工作人員郭鳳英對大山深處的古道遺址進行巡查。
7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工作人員周宗云對古道上的一座橋梁進行巡查。
7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工作人員周宗云對古道遺址進行巡查。
進入21世紀,借助三峽移民搬遷產業發展需要,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的村民引種荔枝,舊時涪陵八景之一的“荔浦春風”得以重現。
7月29日,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村民在荔枝園內采摘新鮮的荔枝。
這是7月29日在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荔枝園拍攝的新鮮荔枝。
7月29日,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村民在展示采摘的新鮮荔枝。
7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村民汪登榮在荔枝園內拍攝短視頻推介當地荔枝。
7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村民汪登榮在打包新鮮荔枝,準備通過快遞發給客戶。
如今,長江之濱的數百畝荔枝園中,“妃子笑”荔枝依然綻放著動人色澤,但荔枝園外的運輸方式已然變遷。
這是7月29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長江江畔荔枝園景觀(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29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荔枝園間的鄉村道路(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鄉村道路(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鄉村道路,這些道路連接著散布在群山中的村落與農田(無人機照片)。
沿著長江的水陸立體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鄉間公路直達地頭,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讓掛著晨露的荔枝當天就能送到千里之外的食客手中。
荔枝古驛路,蜀道不再難。
這是7月30日在重慶市涪陵區拍攝的長江邊的黃旗港碼頭(無人機照片)。
7月30日,一艘在長江上航行的貨輪從重慶市涪陵區涪陵長江大橋下穿過(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石渝高速荔枝烏江大橋(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穿山越嶺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無人機照片)。
這是7月30日拍攝的重慶市涪陵區涪陵長江大橋橋頭的公路立體交通(無人機照片)。
7月30日,一艘在長江上航行的集裝箱貨輪準備從重慶市涪陵區涪陵長江大橋下穿過(無人機照片)。
編輯:呼樂樂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4482.html詩意中國|荔枝驛路蜀道不再難
相關文章:
香港漫游記:香港將新增9個旅游項目 有些打卡地現在就能沖05-26
破浪·新出海記|集裝箱出廠,方向美國!“中國電動工具第一城”加速發貨05-17
qq空間傷感句子170條07-25
簡短的形容傷感的句子27條04-21
悲傷的句子96條04-03
體育教學實習工作計劃02-12
學校消防活動總結01-03
先進教師個人總結10-05
校慶活動總結范文08-22
企業居住證明07-20
車輛工程大學生求職信08-02
讀《活著》有感01-19
蝴蝶夢優秀讀后感11-30
初一學生優秀發言稿11-29
傲慢與偏見讀書心得09-18
介紹自己小學作文400字08-07
這才是青春作文初一02-26
賽龍舟三年級作文12-20
《忠愛無言》觀后感10-26
2024昆明城市學院在湖南怎么招生的11-24
散文作文08-10
實習醫生格蕾中的經典臺詞01-12
圣誕節的日記12-23
艾滋病日口號12-07
大暑節氣文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