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逍遙》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由與逍遙》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紫藤花爬過小區的欄桿時,我和我的語言老師及同學們開啟了對《逍遙游》的精神遠征。在12周的光陰里,我們循著莊子的蝴蝶軌跡,在鯤化鵬徙的恢宏敘事中解構“有待”的生存困境,于姑射神人的冰雪意象中窺見“無已”的超越之境。
我一開始會想,逍遙是什么?難道逍遙就是不思進取嗎?不,逍遙的本質是無待的自由。作者莊子開篇以“鯤鵬寓言”為引揭示了他對自由的核心理解。
大鵬“海運則徙于南冥”。大鵬雖然可以翱翔九萬里,卻要依賴“海運”(也就是自然規律)與“六月息”(颶風)。這種“有待”的狀態暗示了物質世界的局限性。
蜩與學鳩的“大小之辯”。小鳥嘲笑大鵬,自得于“搶榆枋而止”,實則是被狹隘認知所困。莊子借此批判世人以“自我標準”衡量自由的荒謬。
我認為,或許真正的自由與逍遙必須“無待”。要不依賴任何外在條件,要徹底消解物我對立的價值觀。
在我學到結尾時,我又發現莊子提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揭示了實現自由的三大境界。
無己:我覺得,要做到“無己”是一件難事。要做到消融自我的邊際,破除“我”和“他者”之間的對立。
無功:無功可不是代表沒有功勞,而是超越功利性行動。真正的創造從來不標榜功業,正如四季一般無聲的滋養萬物。
無名:無名是指拒絕被概念禁錮。在現在的社交媒體時代,總會出現一些“人設焦慮”,這正是“名”的異化。而無名者卻能在現在的標簽洪流時代中守住存在的本真。
在學完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逍遙游》揭示的自由非俗世之放縱而是“無待”的解脫。鯤鵬翱翔仍需憑風,小大之辯起于認知狹隘。真正的逍遙是化身萬物之中,如鵬乘風而忘風,似蝴蝶飛于空中而不知空,所謂“逍遙”與“自由”,恰似露珠映南海,剎那即永恒。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95-15319.html《自由與逍遙》讀后感
相關文章:
競選紀律委員的演講稿優秀03-19
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02-06
有關課外活動作文03-03
評優選先優秀學生的申請書01-09
小動物三年級作文07-23
電子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有什么區別?12-26
大班安全教案《防校園欺凌》09-23
《搖籃曲》教學設計07-23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面試時的自我介紹12-07
旅游的日記100字11-01
嚴重違章自查報告09-20
義烏出發,快樂抵達07-27
2021年至202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07-09
平面設計專業實習報告01-21
工程管理畢業實習報告11-26
唯美勵志的語錄47條10-05
課題報告范文10篇08-15
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計劃07-07
保險授權委托書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