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平江路,文脈貫古今。
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被譽為“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博物館”。
2023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在街邊一家商鋪內,總書記見到了深耕刺繡技藝30多年的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建英。
姑蘇區CIM+數字“孿生古城”平臺。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分局供圖
姑蘇區CIM+數字“孿生古城”平臺項目負責人呂志才介紹:“像我們的細胞解剖,是以古城的每一幢老宅為最小的一個單元,對它進行這種DNA級別的數字化建模,相當于把古建筑從我們的物理世界搬到了我們的數字空間。”數字孿生古城從2022年啟動建設,目前已圓滿完成整個古城的數字化重構,并成功應用于各類場景。
一個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串聯起蘇州的歷史文脈;一代代“古城守護者”接力保護古城風貌,書寫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篇章。
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期間,多次就歷史文脈的保護傳承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3月24日,總書記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2022年1月27日,總書記在山西平遙古城考察時指出,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2024年3月19日,總書記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時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讓古城“活下來”,更要“活起來”。近年來,數字化保護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在數字時代得以延續、熠熠生輝。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996.html文脈華章丨沿著總書記足跡,感受古城新貌
相關文章:
農業“大腦”護航“三夏”跑出加速度 緊盯產糧目標端牢中國人自己飯碗06-05
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感悟隨筆01-07
中秋思鄉思親隨筆09-20
助教實踐心得體會04-26
2025年教師實習心得體會及收獲01-30
語文骨干教師國培心得體會01-13
我的理想六年級作文01-03
植樹節二年級作文100字12-14
想起香桃的作文11-04
仰望大樹初中作文600字10-26
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是本科嗎10-25
重慶學醫的大學有哪些10-22
有哪些值得大家報名的心理學網絡課?09-19
雨唯美詩歌座右銘句子10-05
端午節賽龍舟活動應急預案05-26
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報告09-20
國學經典弟子規手抄報08-02
入職自我介紹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