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徐義剛院士團隊,通過分析嫦娥六號帶回的3.5克月壤樣品,首次精確測定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阿波羅盆地(直徑約540公里)形成于41.6億年前。這一發現不僅將月球遭受太陽系內“撞擊風暴”(晚期重轟炸期)的起始時間向前推至少1億年,更以扎實的數據推翻了“撞擊強度驟增”的傳統假說,幫助人類更好了解早期太陽系的動蕩。該成果8月20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月球表面遍布的巨型撞擊盆地,多數是約38億年前太陽系內小天體撞擊的遺跡??茖W家們對這場太陽系內“撞擊風暴”的爭論在于:撞擊通量(單位時間內撞擊事件的數量)是逐漸減弱,還是在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出現了強度驟增。“爭議在于關鍵盆地缺乏精確年齡數據。”論文第一作者、團隊成員陳景有說。
此前,美國從月球正面取回的阿波羅樣品研究發現,月球上多數盆地的年齡集中在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由于存在采樣誤差,學界對“撞擊風暴”的起點和強度存在爭論。嫦娥六號采樣點所在的阿波羅盆地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部,它的形成年齡可能標志著晚期重轟炸期的啟動時間,成為解密“撞擊風暴”的關鍵。
科學家如何“以小見大”,探索謎題?科研團隊從僅3.5克的月壤中篩選出3顆150—350微米的微小巖屑——它們是盆地形成時高溫熔融形成的特殊巖石,如同被封印的“時間膠囊”。研究人員準確測定了巖屑的年齡,同時綜合遙感圖像和地球化學數據等多方面信息,最終確認巖屑記錄的41.6億年為阿波羅盆地的形成年齡,解開了“巖石時鐘”謎題。
這一結果刷新了晚期重轟炸期的起點坐標:月球上的“撞擊風暴”在至少41.6億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撞擊風暴”持續期間,撞擊通量逐漸下降而非突然激增。陳景有解釋,這一結果否定了“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撞擊通量暴增”的假說,表明月球的“挨撞史”其實是漫長而緩慢的,強度隨時間自然衰減。
為何這一發現意義重大?陳景有說:“阿波羅盆地的精確年齡為太陽系撞擊歷史提供了關鍵錨點。”41.6億年的阿波羅盆地與已知的盆地年齡共同構成時間標尺,幫助科學家重建更完整的太陽系動力演化史。此外,這一成果還有助于我們了解地球早期的故事——作為更靠近太陽的行星,地球遭受的轟擊可能更為劇烈,這或許影響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進程。
“每一次精確測年都是在為宇宙演化拼圖補上一塊關鍵碎片。”陳景有說。中國探月工程不僅帶回了月壤,更帶回了認識地月系統乃至整個太陽系演化的“鑰匙”。來自41.6億年前的“時間膠囊”,正在為我們講述一個宇宙中的宏大故事。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徐義剛院士團隊,通過分析嫦娥六號帶回的3.5克月壤樣品,首次精確測定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阿波羅盆地(直徑約540公里)形成于41.6億年前。這一發現不僅將月球遭受太陽系內“撞擊風暴”(晚期重轟炸期)的起始時間向前推至少1億年,更以扎實的數據推翻了“撞擊強度驟增”的傳統假說,幫助人類更好了解早期太陽系的動蕩。該成果8月20日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月球表面遍布的巨型撞擊盆地,多數是約38億年前太陽系內小天體撞擊的遺跡。科學家們對這場太陽系內“撞擊風暴”的爭論在于:撞擊通量(單位時間內撞擊事件的數量)是逐漸減弱,還是在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出現了強度驟增。“爭議在于關鍵盆地缺乏精確年齡數據。”論文第一作者、團隊成員陳景有說。
此前,美國從月球正面取回的阿波羅樣品研究發現,月球上多數盆地的年齡集中在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由于存在采樣誤差,學界對“撞擊風暴”的起點和強度存在爭論。嫦娥六號采樣點所在的阿波羅盆地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部,它的形成年齡可能標志著晚期重轟炸期的啟動時間,成為解密“撞擊風暴”的關鍵。
科學家如何“以小見大”,探索謎題?科研團隊從僅3.5克的月壤中篩選出3顆150—350微米的微小巖屑——它們是盆地形成時高溫熔融形成的特殊巖石,如同被封印的“時間膠囊”。研究人員準確測定了巖屑的年齡,同時綜合遙感圖像和地球化學數據等多方面信息,最終確認巖屑記錄的41.6億年為阿波羅盆地的形成年齡,解開了“巖石時鐘”謎題。
這一結果刷新了晚期重轟炸期的起點坐標:月球上的“撞擊風暴”在至少41.6億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撞擊風暴”持續期間,撞擊通量逐漸下降而非突然激增。陳景有解釋,這一結果否定了“距今約38億至40億年間撞擊通量暴增”的假說,表明月球的“挨撞史”其實是漫長而緩慢的,強度隨時間自然衰減。
為何這一發現意義重大?陳景有說:“阿波羅盆地的精確年齡為太陽系撞擊歷史提供了關鍵錨點。”41.6億年的阿波羅盆地與已知的盆地年齡共同構成時間標尺,幫助科學家重建更完整的太陽系動力演化史。此外,這一成果還有助于我們了解地球早期的故事——作為更靠近太陽的行星,地球遭受的轟擊可能更為劇烈,這或許影響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進程。
“每一次精確測年都是在為宇宙演化拼圖補上一塊關鍵碎片。”陳景有說。中國探月工程不僅帶回了月壤,更帶回了認識地月系統乃至整個太陽系演化的“鑰匙”。來自41.6億年前的“時間膠囊”,正在為我們講述一個宇宙中的宏大故事。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5367.html月壤“時間膠囊”揭開撞擊真相
相關文章:
適合七月發朋友圈的優質句子07-05
發朋友圈傷心文案07-26
倉庫年終工作總結08-30
2024年醫院會計個人工作總結(十五篇)08-09
上網檢討書07-20
公司開居住證明11-26
9月10日教師節活動策劃書09-13
個人身份證明08-24
開學班主任演講稿06-02
暑期實踐心得體會范文02-25
銀行大堂實習心得體會11-28
英文版商務邀請函10-11
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致群眾的一封信01-07
微山湖游記作文12-10
國慶節詞語10-19
初中歷年文學常識試題及答案10-05
高中生文科最好專業排名 高考文科專業男生就業前景排名12-23
管理類的大學專業有哪些11-29
長隆地鐵廣場到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怎么走09-21
學生期末優美評語【優秀16篇】08-23
四年級語文課后題01-13
形容多種類型的四字成語01-07
服裝促銷廣告語12-11
春天來了的日記400字11-19
重陽節推文暖心文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