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對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作出系統部署。8月28日上午,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在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兩年來,教育部引導高校新增本科專業點3715個,撤銷和停招6638個,高職新增專業點1.2萬個,撤銷專業點8200余個,學科專業調整力度不斷加大。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樹人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我們將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欒宗濤強調。
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
加強戰略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是近年來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行動中的重要內容。
欒宗濤介紹,比如面向“低空經濟”這一戰略領域,教育部就打破了三年一輪學位授權審核的限制,支持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等高校設置“低空技術與工程”目錄外一級學科,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設置相應的目錄外二級學科,今年布點、今年招生。另外,今年還增設了健康與醫療保障、智能視聽工程、國際郵輪管理等29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科專業。此外,面向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農機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6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啟動實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養計劃,系統推進、集群實施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習實訓5個教學關鍵要素聯動改革。
“超常規學科專業布局要把握三個要點。”欒宗濤說。首先,學科專業要真正符合國家的戰略需求。隨著我國科技發展和產業轉型速度加快,常規工作方式日漸跟不上迭代的速度,必須有新機制解決學科專業設置在前瞻性和適應性上不足的問題。高校一定要提高站位,從自我發展的“小邏輯”轉變為服務國家發展的“大邏輯”,真正培養國家急需的人才。第二,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服務國家需求需要實打實的能力,一個新的學科并非憑空產生。這次超常規支持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就涉及多個學科,如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有這些學科基礎,才能真正為新興學科發展提供支撐。
強化體系支撐,是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的長期保證。欒宗濤指出,對于超常規布局增設的學科專業,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加強對學校的指導,并且持續跟蹤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推動高校真正提升學科專業水平。
試點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
目前,教育部已部署開展“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支持有意愿、有基礎的地方和高校“揭榜掛帥”,探索可行性經驗和可復制模式。
2025年初,復旦大學啟動新世紀第三輪教育教學改革,以造就多潛質高潛能的“干細胞式”創新人才為目標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在通氣會上介紹,學校實施了學科交叉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具體來說,學校以項目制運行模式,聚焦人工智能、中華文明、社會發展、前沿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展;依托重大科技攻關與社會發展命題,設置聚集多學科資源的博士生培養項目,打破學科專業、組織與管理壁壘,增強學科專業融合內生動力;實施專項招生計劃,建設跨學科課程體系,定制交叉特色鮮明的個性化培養方案,配套靈活的學籍管理和導學機制。
復旦大學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博碩雙學位項目建設,培養具備跨學科視野、具有較高學科交叉研究和轉化應用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學校首輪選擇哲學、經濟學、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10個優勢學科試點開展“學術型學科博士+專業型AI碩士”雙學位項目建設。
航空航天領域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競技場。北航副校長閆曉軍指出,學校構建以航空航天學科為核心牽引、多學科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的“學科群”,在空天領域重大任務和科學問題的牽引下,推進理工融合、文工交叉、醫工交叉,打造國際頂尖的航空航天學科集群和人才高地。面向未來空天領域創新的顛覆性和不確定性,北航未來空天技術學院超越傳統學科專業框架,構建跨學科、“課程﹣項目雙螺旋”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并將項目制培養模式拓展到更多學院,設置機器人、無人機、飛行汽車和運載火箭四個跨學科實驗班,培養跨學科卓越人才。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對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作出系統部署。8月28日上午,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在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兩年來,教育部引導高校新增本科專業點3715個,撤銷和停招6638個,高職新增專業點1.2萬個,撤銷專業點8200余個,學科專業調整力度不斷加大。
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樹人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我們將學科專業調整優化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欒宗濤強調。
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
加強戰略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是近年來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行動中的重要內容。
欒宗濤介紹,比如面向“低空經濟”這一戰略領域,教育部就打破了三年一輪學位授權審核的限制,支持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等高校設置“低空技術與工程”目錄外一級學科,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設置相應的目錄外二級學科,今年布點、今年招生。另外,今年還增設了健康與醫療保障、智能視聽工程、國際郵輪管理等29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科專業。此外,面向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農機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6個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啟動實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養計劃,系統推進、集群實施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習實訓5個教學關鍵要素聯動改革。
“超常規學科專業布局要把握三個要點。”欒宗濤說。首先,學科專業要真正符合國家的戰略需求。隨著我國科技發展和產業轉型速度加快,常規工作方式日漸跟不上迭代的速度,必須有新機制解決學科專業設置在前瞻性和適應性上不足的問題。高校一定要提高站位,從自我發展的“小邏輯”轉變為服務國家發展的“大邏輯”,真正培養國家急需的人才。第二,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服務國家需求需要實打實的能力,一個新的學科并非憑空產生。這次超常規支持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學科,就涉及多個學科,如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有這些學科基礎,才能真正為新興學科發展提供支撐。
強化體系支撐,是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的長期保證。欒宗濤指出,對于超常規布局增設的學科專業,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加強對學校的指導,并且持續跟蹤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推動高校真正提升學科專業水平。
試點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
目前,教育部已部署開展“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支持有意愿、有基礎的地方和高校“揭榜掛帥”,探索可行性經驗和可復制模式。
2025年初,復旦大學啟動新世紀第三輪教育教學改革,以造就多潛質高潛能的“干細胞式”創新人才為目標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復旦大學副校長馬余剛在通氣會上介紹,學校實施了學科交叉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具體來說,學校以項目制運行模式,聚焦人工智能、中華文明、社會發展、前沿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發展;依托重大科技攻關與社會發展命題,設置聚集多學科資源的博士生培養項目,打破學科專業、組織與管理壁壘,增強學科專業融合內生動力;實施專項招生計劃,建設跨學科課程體系,定制交叉特色鮮明的個性化培養方案,配套靈活的學籍管理和導學機制。
復旦大學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博碩雙學位項目建設,培養具備跨學科視野、具有較高學科交叉研究和轉化應用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學校首輪選擇哲學、經濟學、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10個優勢學科試點開展“學術型學科博士+專業型AI碩士”雙學位項目建設。
航空航天領域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競技場。北航副校長閆曉軍指出,學校構建以航空航天學科為核心牽引、多學科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的“學科群”,在空天領域重大任務和科學問題的牽引下,推進理工融合、文工交叉、醫工交叉,打造國際頂尖的航空航天學科集群和人才高地。面向未來空天領域創新的顛覆性和不確定性,北航未來空天技術學院超越傳統學科專業框架,構建跨學科、“課程﹣項目雙螺旋”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并將項目制培養模式拓展到更多學院,設置機器人、無人機、飛行汽車和運載火箭四個跨學科實驗班,培養跨學科卓越人才。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5352.html專業設置“小邏輯”要服務國家發展“大邏輯”
相關文章:
我國出臺24項舉措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07-05
學生重回大學母校心情隨筆01-30
霧霾天的朋友圈文案11-02
汽車專業的自我鑒定07-27
日銷售工作總結10-05
運營實習總結07-26
服務代理協議書09-13
寒假學生名著讀后感01-19
最美青年教師主題演講稿09-06
演講稿概述(二)08-15
謊言作文02-26
新年新氣象優秀作文12-14
捕蠅草四年級作文11-03
英語高中日記09-16
2025年黑龍江一級建造師資格審核時間:6月13日-24日06-16
電子科技大學宜賓校區是正規的嗎01-13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哪里10-30
環保教案03-26
初中生家長評語最新23篇01-22
學校期中教學工作總結07-23
幽居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06-25
物業管理狀況調查報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