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氧含量是如何從無到有達到富氧狀態,并驅動生命起源演化、改善行星宜居性的?記者27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攜手中外科研機構同行,通過建立高分辨率硫酸鹽叁氧同位素數據記錄,結合系統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定量分析,揭示了地球大氣由無氧向富氧轉變的階段性演化歷史和控制機制。該研究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與演化和地球宜居性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關鍵的地球化學示蹤指標和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在沉積碳酸鹽巖內,微量硫酸根中的叁氧同位素(Δ17O)可以連續記錄大氣氧獨有的非質量依賴氧同位素負異常信號,進而追蹤古大氣氧含量的變化。
研究團隊通過系統采樣分析與文獻數據整合,建立了過去近30億年的Δ17O演化記錄。記錄顯示,大氣氧含量經歷了3次顯著躍遷,分別發生在古元古代(24億年前—21億年前)、新元古代(約10億年前)和古生代(約4.4億年前)。這3次躍遷中,地球氧氣從無到有,并呈階段性上升,于距今約4.1億年前趨近穩定的富氧狀態。
進一步研究發現,大氣氧含量上升后,開始周期性氧化以缺氧為主的海洋,促進了缺氧水體中有機碳與還原性硫的氧化,生成大量缺失34S/17O/13C的硫酸鹽與無機碳,從而引發C—S—O同位素的協同擾動。同時,該過程在短期內通過負反饋機制迅速消耗大量氧氣,抑制甚至逆轉了大氣氧含量的進一步上升。
科研團隊表示,研究定量重建了地球大氣氧氣含量的演化歷史,揭示了大氣與海洋氧化狀態的動態耦合協同演化機制。
地球大氣氧含量是如何從無到有達到富氧狀態,并驅動生命起源演化、改善行星宜居性的?記者27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攜手中外科研機構同行,通過建立高分辨率硫酸鹽叁氧同位素數據記錄,結合系統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定量分析,揭示了地球大氣由無氧向富氧轉變的階段性演化歷史和控制機制。該研究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與演化和地球宜居性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關鍵的地球化學示蹤指標和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在沉積碳酸鹽巖內,微量硫酸根中的叁氧同位素(Δ17O)可以連續記錄大氣氧獨有的非質量依賴氧同位素負異常信號,進而追蹤古大氣氧含量的變化。
研究團隊通過系統采樣分析與文獻數據整合,建立了過去近30億年的Δ17O演化記錄。記錄顯示,大氣氧含量經歷了3次顯著躍遷,分別發生在古元古代(24億年前—21億年前)、新元古代(約10億年前)和古生代(約4.4億年前)。這3次躍遷中,地球氧氣從無到有,并呈階段性上升,于距今約4.1億年前趨近穩定的富氧狀態。
進一步研究發現,大氣氧含量上升后,開始周期性氧化以缺氧為主的海洋,促進了缺氧水體中有機碳與還原性硫的氧化,生成大量缺失34S/17O/13C的硫酸鹽與無機碳,從而引發C—S—O同位素的協同擾動。同時,該過程在短期內通過負反饋機制迅速消耗大量氧氣,抑制甚至逆轉了大氣氧含量的進一步上升。
科研團隊表示,研究定量重建了地球大氣氧氣含量的演化歷史,揭示了大氣與海洋氧化狀態的動態耦合協同演化機制。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5335.html地球大氣氧含量從無到有奧秘揭示
相關文章:
感恩節工作活動策劃方案12-14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11-09
房地產銷售合同08-15
勞務派遣在職證明05-23
幼兒園整改通知書09-27
研修的心得體會09-15
東風破不容忘卻的紀念優秀作文08-07
描寫初夏作文05-08
中醫養生諺語摘抄01-07
描寫烏龜的作文10-26
2024年安徽池州高級經濟師合格證書領取時間:2024年9月30日前09-11
一年級語文下冊《動物兒歌》教學設計04-07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02-26
快樂的星期六日記10-10
文字學論文范文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