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賽事,更是全球機器人產業、社會應用的重要試驗場和展示舞臺,它的核心價值在于推動人形機器人更好地融入人類社會,探索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和協調發展”。 賽事主辦方之一、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聯合會副主席、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理事會主席周長久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如是說。
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盛大舉行。這場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體育盛會,不僅是一場機器人競技的“奧運會”,更是具身智能產業加速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回溯1896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顧拜旦點燃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圣火,不僅復興了奧林匹克精神,更以體育為紐帶重塑了全球文明對話的范式。而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舉辦,恰似在具身智能時代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火炬接力”,為科技、體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按下加速鍵。
8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機器人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生活。中方始終認為只有開放合作,科技才能創新,人類才會進步,我們愿意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讓科技創新成果為全球發展和世界現代化賦能。
賽事主辦方現場宣布,第二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于2026年8月在北京舉辦。作為一項將持續舉辦的賽事,它將推動全球具身智能加速融合,從賽場延伸至產業領域,引領世界邁向智能新時代。
在周長久看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發展成機器人奧運會的可能。“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而言,它構建的生態系統將起到標桿作用,發揮每個參與國的優勢,未來不止中國,世界各地都可能舉辦類似的比賽,但無論比賽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舉行,大家都將意識到這一賽事起源于中國北京。”
全球頂尖戰隊齊聚 探索人機共存、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
本次運動會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參賽隊伍,他們帶著500余臺機器人,涵蓋127個品牌,在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外圍賽共26個賽項中展開了487場激烈比拼。
從宇樹機器人、天工Ultra等人形機器人如離弦之箭般沖刺百米賽道,到它們在表演賽中將科技與藝術融為一體的曼妙舞姿,再到場景賽里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下高效完成任務,每一幕都彰顯了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前沿成果。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認為,這場機器人運動會的意義極為重大。其一,運動會憑借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其中,對普通大眾而言,這無疑是一次生動直觀的科普,讓大家在觀賽的過程中近距離接觸機器人技術;其二,它搭建起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宣傳平臺,借助賽事的熱度,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各個機器人企業的發展狀況、產業的整體發展現狀以及科技進步的前沿趨勢;其三,運動會還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對接機會,企業可以借此充分展示自身的產品優勢,積極對接各類資源,甚至有可能找到潛在的客戶和投資者,這對于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而言,無疑會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8月16日,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聯合會副主席、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理事會主席周長久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李學浩 攝
在競技賽中,機器人的速度與敏捷性令人印象深刻。百米賽道上,各參賽機器人全力沖刺,其奔跑姿態和速度已經十分接近人類運動員。在足球、籃球等項目中,機器人之間的協作配合也展現出了高度的智能,它們能夠根據場上局勢迅速作出決策,完成傳球、射門、投籃等動作。例如,中德戰隊在機器人足球5V5對抗賽中,展現出了一定的球技和團隊配合,讓觀眾仿佛看到了未來機器人足球聯賽的雛形。
德國HTWK副隊長菲利克斯·盧斯(Felix·Loos)表示,比賽這類活動是激發年輕人對工程、軟件開發等領域熱情的最佳方式。他和機器人的緣分始于機器人俱樂部,“在那里我看到了機器人還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就迷上了它們”。他表示,在學校里學習有關知識、教授理論只是第二步,第一步是激發靈感和熱情。“當你對機器人足球產生興趣后,才會想要學習如何實現它。”
“運動會并不是挑戰人類的極限,而是探索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周長久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提供了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世界看到了中國機器人在本體和運動控制上的優勢,讓中國機器人的硬件能力有機會成為各國科研、算法研究的重要支撐。
足球只是人形機器人技術展示與應用的第一步,未來還將向更廣闊的產業領域延伸。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中的“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北京大師賽”(下稱“大師賽”),全球首創了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足球賽。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組委會市場開發部部長、北奧集團董事長趙東偉表示,要將大師賽作為品牌賽事長期運營,未來還將舉辦國際大師賽。“今年11月,大師賽有望落地阿布扎比。”
表演賽則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人類舞者與機器人攜手共舞,以流暢協作演繹“碳基與硅基的對話”場景賽模擬了酒店迎賓、醫藥分揀等真實工作場景,檢驗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主任黃思遠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本次運動會競爭很激烈,有很多優秀的選手同臺競技。我們最后幾天還在運動館通宵調試算法,最終有驚無險,在比賽中幾乎完美地展現了技術特長,并將其與音樂審美相融合,實現了參賽目標”。
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研究團隊和公眾關注人形機器人的進展,一同推進相關技術和產業進步,同時提升公眾對人形機器人的信心。黃思遠還提到,所有產業參與者有信心讓機器人更快走進生活,不僅為人類提供情緒價值,還將幫助人類完成各類日常任務,融入大眾生活,最終世界將實現人機共存、人機共生的愿景。
周長久認為,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會成為全球合作的窗口,引導全社會共同思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應該如何更好地服務人類,并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讓世界看到中國機器人在本體和運動控制上的優勢
此次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競技盛會,更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為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參賽隊伍涵蓋了機器人產業鏈中70%至80%的企業,其中不乏眾多排名前50強的機器人企業,參與廣度及行業影響力均創下同類賽事新高。
運動會推動了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智能決策等核心技術的突破。例如,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Ultra機器人在1500米項目中采用全自主導航技術,全程通過視覺感知、環境感知等自主完成比賽,無需人工遙控或干預,展現了機器人“大腦”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在環境感知技術上,不少參賽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并做出相應的動作調整。
周長久認為,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對全球和中國有三種意義:首先,將推動機器人測試與標準制定,為機器人提供真實的應用測試場景,推動形成國際通用的行業標準和提升中國在全球機器人標準體系中的話語權;第二,機器人產業升級與示范應用。通過這個賽事,機器人在教育、醫療、養老服務、工業等多個場景得到實驗與推廣,形成可復制的應用示范,推動技術加快轉化落地。第三,國際合作與技術路線圖。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有助于凝聚全球資源圍繞技術成熟度、應用場景、社會需求等幾個方面共同制定發展路線圖,推動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升級。
加速進化創始人程昊表示,從機器人產業迭代的現狀來看,場景落地是現階段多數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企業探索的方向。機器人運動會賽事是目前可落地的場景之一,對于行業發展價值很大。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奧運的圣火源于古希臘,但屬于機器人的“奧運會”來自北京。相信未來北京將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引領發展。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十四五”國家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近期發布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展現了未來三年北京發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圖”。北京將以創新驅動、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為突破著力點,推動具身智能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銀河通用機器人首席戰略官趙于莉表示,本次運動會不僅是一場技術和落地能力的比拼、驗證,也是行業重要的能力全面集中展示的窗口,以及打造多款人形機器人規模應用和展示的里程碑時刻。它也將為企業下一步技術提升、商業落地提供關鍵性的切口。
在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政策也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在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看來,北京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在于:人才和高校多且密集。長期來看,機器人會是研發主導的產業,北京具有優勢。他認為,2025北京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助于企業對機器人極限性能進行檢驗和提升,提高公眾對機器人的關注度。
熊友軍也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美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在機器人本體、“小腦”方面有強競爭優勢,與全球最先進國家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部分領域領先,如本體制造供應鏈。在“小腦”(運動控制)方面,國內已能達到國際水平;“大腦”(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各國處于同一起跑線,差距不大。北京人形需要集中精力做好研發和產業化落地,助力中國機器人產業保持優勢。
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足球賽、全自主“百米飛人”誕生……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創造了許多歷史第一。“第一次已經能看作是在創造歷史,北京舉辦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本身就是新的起點。”
在周長久看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發展成機器人奧運會的可能。“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而言,它構建的生態系統將起到標桿作用,發揮每個參與國的優勢,未來不止中國,世界各地都可能舉辦類似的比賽,但無論比賽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舉行,大家都將意識到這一賽事起源于中國北京。”
周長久說:“隨著賽事的影響力逐年擴大,全球社會對機器人與AI的關注度將持續提升,中國也將在這一個過程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推動機器人產業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賽事,更是全球機器人產業、社會應用的重要試驗場和展示舞臺,它的核心價值在于推動人形機器人更好地融入人類社會,探索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和協調發展”。 賽事主辦方之一、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聯合會副主席、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理事會主席周長久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如是說。
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盛大舉行。這場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體育盛會,不僅是一場機器人競技的“奧運會”,更是具身智能產業加速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回溯1896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顧拜旦點燃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圣火,不僅復興了奧林匹克精神,更以體育為紐帶重塑了全球文明對話的范式。而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舉辦,恰似在具身智能時代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火炬接力”,為科技、體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按下加速鍵。
8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機器人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生活。中方始終認為只有開放合作,科技才能創新,人類才會進步,我們愿意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讓科技創新成果為全球發展和世界現代化賦能。
賽事主辦方現場宣布,第二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于2026年8月在北京舉辦。作為一項將持續舉辦的賽事,它將推動全球具身智能加速融合,從賽場延伸至產業領域,引領世界邁向智能新時代。
在周長久看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發展成機器人奧運會的可能。“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而言,它構建的生態系統將起到標桿作用,發揮每個參與國的優勢,未來不止中國,世界各地都可能舉辦類似的比賽,但無論比賽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舉行,大家都將意識到這一賽事起源于中國北京。”
全球頂尖戰隊齊聚 探索人機共存、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
本次運動會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參賽隊伍,他們帶著500余臺機器人,涵蓋127個品牌,在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外圍賽共26個賽項中展開了487場激烈比拼。
從宇樹機器人、天工Ultra等人形機器人如離弦之箭般沖刺百米賽道,到它們在表演賽中將科技與藝術融為一體的曼妙舞姿,再到場景賽里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下高效完成任務,每一幕都彰顯了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前沿成果。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認為,這場機器人運動會的意義極為重大。其一,運動會憑借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與其中,對普通大眾而言,這無疑是一次生動直觀的科普,讓大家在觀賽的過程中近距離接觸機器人技術;其二,它搭建起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宣傳平臺,借助賽事的熱度,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各個機器人企業的發展狀況、產業的整體發展現狀以及科技進步的前沿趨勢;其三,運動會還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對接機會,企業可以借此充分展示自身的產品優勢,積極對接各類資源,甚至有可能找到潛在的客戶和投資者,這對于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而言,無疑會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8月16日,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聯合會副主席、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國際理事會主席周長久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李學浩 攝
在競技賽中,機器人的速度與敏捷性令人印象深刻。百米賽道上,各參賽機器人全力沖刺,其奔跑姿態和速度已經十分接近人類運動員。在足球、籃球等項目中,機器人之間的協作配合也展現出了高度的智能,它們能夠根據場上局勢迅速作出決策,完成傳球、射門、投籃等動作。例如,中德戰隊在機器人足球5V5對抗賽中,展現出了一定的球技和團隊配合,讓觀眾仿佛看到了未來機器人足球聯賽的雛形。
德國HTWK副隊長菲利克斯·盧斯(Felix·Loos)表示,比賽這類活動是激發年輕人對工程、軟件開發等領域熱情的最佳方式。他和機器人的緣分始于機器人俱樂部,“在那里我看到了機器人還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就迷上了它們”。他表示,在學校里學習有關知識、教授理論只是第二步,第一步是激發靈感和熱情。“當你對機器人足球產生興趣后,才會想要學習如何實現它。”
“運動會并不是挑戰人類的極限,而是探索人機共生的未來道路。”周長久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提供了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世界看到了中國機器人在本體和運動控制上的優勢,讓中國機器人的硬件能力有機會成為各國科研、算法研究的重要支撐。
足球只是人形機器人技術展示與應用的第一步,未來還將向更廣闊的產業領域延伸。
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中的“RCAP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北京大師賽”(下稱“大師賽”),全球首創了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足球賽。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組委會市場開發部部長、北奧集團董事長趙東偉表示,要將大師賽作為品牌賽事長期運營,未來還將舉辦國際大師賽。“今年11月,大師賽有望落地阿布扎比。”
表演賽則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人類舞者與機器人攜手共舞,以流暢協作演繹“碳基與硅基的對話”場景賽模擬了酒店迎賓、醫藥分揀等真實工作場景,檢驗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主任黃思遠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本次運動會競爭很激烈,有很多優秀的選手同臺競技。我們最后幾天還在運動館通宵調試算法,最終有驚無險,在比賽中幾乎完美地展現了技術特長,并將其與音樂審美相融合,實現了參賽目標”。
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研究團隊和公眾關注人形機器人的進展,一同推進相關技術和產業進步,同時提升公眾對人形機器人的信心。黃思遠還提到,所有產業參與者有信心讓機器人更快走進生活,不僅為人類提供情緒價值,還將幫助人類完成各類日常任務,融入大眾生活,最終世界將實現人機共存、人機共生的愿景。
周長久認為,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會成為全球合作的窗口,引導全社會共同思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應該如何更好地服務人類,并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讓世界看到中國機器人在本體和運動控制上的優勢
此次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競技盛會,更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為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參賽隊伍涵蓋了機器人產業鏈中70%至80%的企業,其中不乏眾多排名前50強的機器人企業,參與廣度及行業影響力均創下同類賽事新高。
運動會推動了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智能決策等核心技術的突破。例如,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Ultra機器人在1500米項目中采用全自主導航技術,全程通過視覺感知、環境感知等自主完成比賽,無需人工遙控或干預,展現了機器人“大腦”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在環境感知技術上,不少參賽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并做出相應的動作調整。
周長久認為,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對全球和中國有三種意義:首先,將推動機器人測試與標準制定,為機器人提供真實的應用測試場景,推動形成國際通用的行業標準和提升中國在全球機器人標準體系中的話語權;第二,機器人產業升級與示范應用。通過這個賽事,機器人在教育、醫療、養老服務、工業等多個場景得到實驗與推廣,形成可復制的應用示范,推動技術加快轉化落地。第三,國際合作與技術路線圖。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有助于凝聚全球資源圍繞技術成熟度、應用場景、社會需求等幾個方面共同制定發展路線圖,推動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升級。
加速進化創始人程昊表示,從機器人產業迭代的現狀來看,場景落地是現階段多數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企業探索的方向。機器人運動會賽事是目前可落地的場景之一,對于行業發展價值很大。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奧運的圣火源于古希臘,但屬于機器人的“奧運會”來自北京。相信未來北京將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引領發展。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十四五”國家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近期發布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展現了未來三年北京發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圖”。北京將以創新驅動、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為突破著力點,推動具身智能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銀河通用機器人首席戰略官趙于莉表示,本次運動會不僅是一場技術和落地能力的比拼、驗證,也是行業重要的能力全面集中展示的窗口,以及打造多款人形機器人規模應用和展示的里程碑時刻。它也將為企業下一步技術提升、商業落地提供關鍵性的切口。
在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政策也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
在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看來,北京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在于:人才和高校多且密集。長期來看,機器人會是研發主導的產業,北京具有優勢。他認為,2025北京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助于企業對機器人極限性能進行檢驗和提升,提高公眾對機器人的關注度。
熊友軍也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美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在機器人本體、“小腦”方面有強競爭優勢,與全球最先進國家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部分領域領先,如本體制造供應鏈。在“小腦”(運動控制)方面,國內已能達到國際水平;“大腦”(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各國處于同一起跑線,差距不大。北京人形需要集中精力做好研發和產業化落地,助力中國機器人產業保持優勢。
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足球賽、全自主“百米飛人”誕生……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創造了許多歷史第一。“第一次已經能看作是在創造歷史,北京舉辦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本身就是新的起點。”
在周長久看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有發展成機器人奧運會的可能。“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而言,它構建的生態系統將起到標桿作用,發揮每個參與國的優勢,未來不止中國,世界各地都可能舉辦類似的比賽,但無論比賽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舉行,大家都將意識到這一賽事起源于中國北京。”
周長久說:“隨著賽事的影響力逐年擴大,全球社會對機器人與AI的關注度將持續提升,中國也將在這一個過程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推動機器人產業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5130.html手握 “顧拜旦之炬”,北京讓全球機器人智競燃起來了!
相關文章:
煤礦技術員安全保證書01-12
開學第一天的感想心得11-14
魯迅傷逝讀后感1000字10-26
水滸傳讀后感08-16
小學教師師德演講稿07-26
三年級文具作文12-20
十五從軍征改寫11-26
方文山優美的歌詞9條11-09
續寫《木蘭詩》作文10-26
高三學美術對考大學有幫助嗎02-19
2024廣西民族大學在湖南怎么招生的11-16
男護理二本分數線 蒙授理科包頭醫學院護理學院二本分數線09-15
陜西高考日語平均分是多少09-13
橋之思教學設計01-30
畢業生自我介紹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