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時期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
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昨日(14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將推出數據產權等制度
在昨天召開的發布會上,劉烈宏首先介紹了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除了算力總規模位于全球第二,劉烈宏還通報,激發消費方面,數字基礎設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級,帶動網絡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5G+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農村方面,隨著5G網絡和農村電商的發展,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有效帶動了農村居民增收致富。區域發展方面,“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促進算力科學布局,八大算力樞紐節點5個在西部,有利于發揮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優勢,有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此外,經過多年持續攻堅,我國在數字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展示出我國顯著的發展成績。集成電路加快布局,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鴻蒙系統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智能中樞”;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
劉烈宏同時提及,去年我國推出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產權等10多項制度。一批圍繞數據匯聚共享、開發利用的數據企業正在孕育興起,標準、規范不斷推出,數據交易日趨活躍,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化打破了傳統公共服務中“流程壁壘”“數據壁壘”,在一次次在線辦事中實現了高效便捷。
去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40萬家
我國數據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大,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劉烈宏透露,2024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達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據介紹,當前,數據技術正從商業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進,以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算法算力和數據高度集成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數據驅動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創新不斷深化,數據“采存算管用”全鏈條煥新迭代,催生出“數據即服務”“知識即服務”“模型即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上市數據企業平均研發投入較“十三五”末增長79%,年均增速是15.7%,產業鏈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各地搶抓機遇、加快布局,資源集聚、技術創新、應用牽引、安全支撐的產業特征初步顯現。”劉烈宏表示,從區域來看,長三角形成了多層次、全鏈條的數據產業生態,資源共享、創新聯動的集聚效應尤為突出,2024年,長三角數據產業規模占全國的22.6%,集聚數據企業超過了10萬家,是我國數據產業的重要增長極。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資源要素富集、技術創新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吸引大量頭部企業和創新主體,產業生態化集聚趨勢較為明顯。
劉烈宏透露,今年計劃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以此為抓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
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快速增長
高質量、大規模數據是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落地的核心支撐。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家層面在圍繞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提質擴量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烈宏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Token(即令牌,是指在信息技術領域用于身份驗證、安全訪問控制或數據完整性保護的數字標識符)日均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與2024年初的1千億相比,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這反映了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的快速增長。
劉烈宏介紹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經建設高質量數據集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PB(1PB可存儲約5億張2MB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的總量相當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的140倍左右)。高質量數據集發展需要數據標注產業的支撐,已布局成都、沈陽、合肥等7個數據標注基地,助力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
此外,國內多數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占比已經超過了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中文高質量數據的開發和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
下一步,將通過體系化布局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數據高地。也將推動全社會強化數據要素價值認同,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培育“為優質數據買單”的市場共識。
原標題:“十四五”時期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
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昨日(14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長足發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將推出數據產權等制度
在昨天召開的發布會上,劉烈宏首先介紹了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除了算力總規模位于全球第二,劉烈宏還通報,激發消費方面,數字基礎設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級,帶動網絡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5G+工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農村方面,隨著5G網絡和農村電商的發展,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有效帶動了農村居民增收致富。區域發展方面,“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促進算力科學布局,八大算力樞紐節點5個在西部,有利于發揮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優勢,有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此外,經過多年持續攻堅,我國在數字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展示出我國顯著的發展成績。集成電路加快布局,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鴻蒙系統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智能中樞”;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
劉烈宏同時提及,去年我國推出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21項政策,今年還將推出數據產權等10多項制度。一批圍繞數據匯聚共享、開發利用的數據企業正在孕育興起,標準、規范不斷推出,數據交易日趨活躍,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化打破了傳統公共服務中“流程壁壘”“數據壁壘”,在一次次在線辦事中實現了高效便捷。
去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40萬家
我國數據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大,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劉烈宏透露,2024年,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達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據介紹,當前,數據技術正從商業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進,以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算法算力和數據高度集成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數據驅動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創新不斷深化,數據“采存算管用”全鏈條煥新迭代,催生出“數據即服務”“知識即服務”“模型即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據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上市數據企業平均研發投入較“十三五”末增長79%,年均增速是15.7%,產業鏈創新活力持續增強。
“各地搶抓機遇、加快布局,資源集聚、技術創新、應用牽引、安全支撐的產業特征初步顯現。”劉烈宏表示,從區域來看,長三角形成了多層次、全鏈條的數據產業生態,資源共享、創新聯動的集聚效應尤為突出,2024年,長三角數據產業規模占全國的22.6%,集聚數據企業超過了10萬家,是我國數據產業的重要增長極。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資源要素富集、技術創新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吸引大量頭部企業和創新主體,產業生態化集聚趨勢較為明顯。
劉烈宏透露,今年計劃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以此為抓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
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快速增長
高質量、大規模數據是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落地的核心支撐。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家層面在圍繞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提質擴量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烈宏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Token(即令牌,是指在信息技術領域用于身份驗證、安全訪問控制或數據完整性保護的數字標識符)日均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與2024年初的1千億相比,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這反映了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規模的快速增長。
劉烈宏介紹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經建設高質量數據集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PB(1PB可存儲約5億張2MB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的總量相當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總量的140倍左右)。高質量數據集發展需要數據標注產業的支撐,已布局成都、沈陽、合肥等7個數據標注基地,助力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
此外,國內多數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占比已經超過了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中文高質量數據的開發和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
下一步,將通過體系化布局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數據高地。也將推動全社會強化數據要素價值認同,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培育“為優質數據買單”的市場共識。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5049.html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相關文章:
在文明對話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環球熱點)06-08
“聰明”養老院 擁抱新科技05-27
簡單的每日晚安心語朋友圈04-21
試用員工轉正申請書01-19
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動總結 志愿者支教工作總結(5篇)10-05
最新英文慰問信01-30
作弊深刻檢討書09-13
讀《窮人》有感09-12
和諧交往的演講稿08-23
蒼坡古村導游詞07-26
落葉三年級作文01-13
給遠方同齡人的一封信12-31
給地球母親的一封信10-05
小學六年級作文:大掃除10-05
四川大學什么專業比較好呀02-24
2025上半年內蒙古教資報名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開通)01-13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是虛假大學嗎10-08
五年級上學期數學同步訓練題10-26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的原文是什么?這首詩詞該如何賞析呢?03-10
未來的詩歌11-02
幼兒園預防水污染事件發生的應急預案06-23
新學期新起點手抄報簡單好看02-12
相聲小品劇本臺詞01-12
施工現場事故應急預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