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湯湯,承載六百余年城脈奔涌向前;渤海浩浩,激蕩新時代潮聲澎湃不息。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啟動,啟動儀式以“河海津韻”“津非昔比”“天下一家”三個篇章為“經緯”,既細細描摹出津沽大地的文化基因圖譜,又徐徐展開中華文化與世界“對話”的壯闊長卷。這恰似一扇窗,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歷史的厚度、發展的熱度與文明的溫度等正在渤海之濱交相輝映,譜寫出動人的時代交響。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河海津韻”篇章正是對天津文脈的深情回望。《南桃北柳》展演,靜靜訴說著南北文化借由運河漕運交融共生的往事;在《鎮館之寶》節目環節,來自天津博物館和平津戰役紀念館的“鎮館文物”在大屏幕上活了起來;《不止建筑》微話劇為觀眾打開立體的“史書”……從漕運碼頭的喧囂市井到相聲茶館的滿堂笑聲,從楊柳青年畫里暈染的民俗味到平津戰役承載的厚重紅色文化,天津的文化基因里,始終流淌著“河”的靈動包容與“海”的開放豁達,蘊藏“和合”氣質。
發展是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津非昔比”篇章生動展現了天津在新時代浪潮中的破繭蝶變。比如,在《天工開物》節目環節中,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講述了以創新科技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故事;《京津冀240小時》串聯起三地協同發展的生動切片:復興號高鐵在京津城際鐵路上呼嘯而過,半小時通勤圈串聯起京津冀的“城市群夢想”,天津港無人自動化碼頭的機械臂精準作業,將“中國制造”送往世界各地。從“北方工業重鎮”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極”,從“河海聯運樞紐”到“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天津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這種發展中的“和合”,讓發展之路在多元融合中走得更穩、更遠、更有溫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天下一家”篇章彰顯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外國友人在群口相聲節目中各展所長,快板、相聲貫口、吉他彈唱、京東大鼓、京劇等多種才藝表演,贏得全場觀眾喝彩。他們還各自分享了自己與中國的故事,對即將召開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獻上美好祝福。他們表示,天津文化異彩紛呈、開放包容,希望越來越多人能走進天津、愛上中國文化。這種“和合”彰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東方智慧,既守護自身的文化基因,也尊重他國的文明密碼,在差異中尋找共識,在共識中推動共贏。
當海河的浪花匯入大海,當楊柳青年畫的內容元素愈發多元,我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何以中國”的答案,既在文物古籍的字里行間,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實踐中,更在與世界攜手同行的每一步里。而“和合共生”的理念,正是中華文明獻給世界的智慧啟迪:唯有尊重歷史、擁抱變化、開放包容,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共同譜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呂金藝)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4854.html好評中國|漫評:津門潮涌文脈興,“天下和合”譜新篇
相關文章:
經濟學家解讀2025上半年中國經濟關鍵詞(經濟形勢理性看)08-11
一代神機落幕!iPhone XS被蘋果列為“過時產品” 已被iOS 26拋棄06-15
正能量勵志語錄90條01-13
唯美勵志的語錄48條12-23
林徽因名人名言說說07-05
車禍接受捐款感謝信07-16
400米加油稿09-28
小學以家鄉的美景為主題的作文07-20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01-21
水果說明文01-19
貧困家庭申請書12-26
2025年寧夏二級建造師考試時間及考試科目:5月10日-11日02-17
互聯網是什么專業12-06
2023黑龍江理科狀元是誰(2023年高考青海省理科狀元是誰)08-28
清明節假期安全教育教案04-07
中班六一國際兒童節教案反思11-13
筷子舞教案08-01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原文、譯文及賞析08-17
一分鐘員工自我介紹12-28
傷感自拍文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