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入盛夏,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仍寒風習習。一簇藍紫色的花朵正迎風綻放,這是“高山牡丹”綠絨蒿家族的一員——久治綠絨蒿,其名稱源于發(fā)現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
7月3日,結束久治縣野外考察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適應與進化學科團組的科研人員,風塵仆仆趕回所內。
“久治綠絨蒿數量僅1000余株,比大熊貓數量還稀少,處于瀕危狀態(tài),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該學科團組科研助理余靜雅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學科團組不僅統計了久治綠絨蒿的數量,還開展了樣地監(jiān)測。”余靜雅告訴記者,久治綠絨蒿分布區(qū)域狹窄,現有氣象數據精度難以滿足研究需求。學科團組通過監(jiān)測氣象和土壤數據,試圖拿到能完整體現其生境的數據。
回到研究所,學科團組馬不停蹄地開展種群測序。“我們重點關注種群的遺傳負荷、有害突變等信息,這些信息影響了久治綠絨蒿的遺傳多樣性。”余靜雅說。
青藏高原生物資源獨特,是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物種多樣性及物種對第四紀冰期響應等科學問題的最理想區(qū)域。久治綠絨蒿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代表,此類植物一般分布地域狹窄,種群和個體數量低于穩(wěn)定存活界限,并隨時有滅絕風險。
與久治綠絨蒿“同病相憐”的,還有華福花。1964年,華福花標本首次被采集并保存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上世紀80年代,植物學家吳征鎰到所內訪問交流,將其命名為華福花。
“我們從海拔3500米開始計算華福花的植株數量,直至5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qū),發(fā)現總數已不足600株。”余靜雅說,歷史記錄中的3500米左右低海拔居群已消失不見。
2023年,得益于學科團組的幫助,青海省遴選完成第一批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久治綠絨蒿、華福花、祁連獐牙菜入選。
在實驗室,余靜雅利用高清裸眼3D顯微鏡,觀察大小約為米粒三分之一的華福花種子。一粒小小種子,蘊藏著地球演變的密碼,正等待著科研人員去破譯。
采集而來的種子,經過清選、數粒、干燥等處理后,被送入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國家生物種質資源庫入庫。該資源庫由種質保藏中心、種質研發(fā)中心和種質信息數據中心構成,被青海省科技廳列入青海省十大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它堪稱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5000多份生物種質資源在此安家。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緣搶救“植物界大熊貓”,要承受難以想象的自然挑戰(zhàn)。2021年,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余靜雅跟團隊住在板房中,房門上還留著熊掌印,晚上要伴著狼的嚎叫入睡。
“這些地區(qū)人跡罕至,考察也很困難,但也要去補充本底資料。”余靜雅說,在阿爾金山,團隊發(fā)現了被譽為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晴雨表”的三脈梅花草,這也是新疆植物新記錄種。
“作為研究助理,會比讀書時更忙,要出野外、看文獻。做科研就是要不斷學習。”余靜雅說。
在該學科團組研究員張發(fā)起眼里,不管在高海拔地區(qū)作野外調查還是整理樣本,余靜雅都表現出色。“我們把她留在所內,希望能把青藏高原植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繼續(xù)做下去。”他說。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余靜雅意識到,每一株搖曳在高原寒風中的綠絨蒿,都在訴說著生命頑強的故事。保護它們,就是在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未來。在這片離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物種保衛(wèi)戰(zhàn)正在持續(xù)。
雖入盛夏,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仍寒風習習。一簇藍紫色的花朵正迎風綻放,這是“高山牡丹”綠絨蒿家族的一員——久治綠絨蒿,其名稱源于發(fā)現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
7月3日,結束久治縣野外考察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適應與進化學科團組的科研人員,風塵仆仆趕回所內。
“久治綠絨蒿數量僅1000余株,比大熊貓數量還稀少,處于瀕危狀態(tài),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該學科團組科研助理余靜雅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學科團組不僅統計了久治綠絨蒿的數量,還開展了樣地監(jiān)測。”余靜雅告訴記者,久治綠絨蒿分布區(qū)域狹窄,現有氣象數據精度難以滿足研究需求。學科團組通過監(jiān)測氣象和土壤數據,試圖拿到能完整體現其生境的數據。
回到研究所,學科團組馬不停蹄地開展種群測序。“我們重點關注種群的遺傳負荷、有害突變等信息,這些信息影響了久治綠絨蒿的遺傳多樣性。”余靜雅說。
青藏高原生物資源獨特,是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物種多樣性及物種對第四紀冰期響應等科學問題的最理想區(qū)域。久治綠絨蒿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代表,此類植物一般分布地域狹窄,種群和個體數量低于穩(wěn)定存活界限,并隨時有滅絕風險。
與久治綠絨蒿“同病相憐”的,還有華福花。1964年,華福花標本首次被采集并保存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上世紀80年代,植物學家吳征鎰到所內訪問交流,將其命名為華福花。
“我們從海拔3500米開始計算華福花的植株數量,直至5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qū),發(fā)現總數已不足600株。”余靜雅說,歷史記錄中的3500米左右低海拔居群已消失不見。
2023年,得益于學科團組的幫助,青海省遴選完成第一批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久治綠絨蒿、華福花、祁連獐牙菜入選。
在實驗室,余靜雅利用高清裸眼3D顯微鏡,觀察大小約為米粒三分之一的華福花種子。一粒小小種子,蘊藏著地球演變的密碼,正等待著科研人員去破譯。
采集而來的種子,經過清選、數粒、干燥等處理后,被送入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國家生物種質資源庫入庫。該資源庫由種質保藏中心、種質研發(fā)中心和種質信息數據中心構成,被青海省科技廳列入青海省十大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它堪稱青藏高原生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5000多份生物種質資源在此安家。
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緣搶救“植物界大熊貓”,要承受難以想象的自然挑戰(zhàn)。2021年,在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余靜雅跟團隊住在板房中,房門上還留著熊掌印,晚上要伴著狼的嚎叫入睡。
“這些地區(qū)人跡罕至,考察也很困難,但也要去補充本底資料。”余靜雅說,在阿爾金山,團隊發(fā)現了被譽為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晴雨表”的三脈梅花草,這也是新疆植物新記錄種。
“作為研究助理,會比讀書時更忙,要出野外、看文獻。做科研就是要不斷學習。”余靜雅說。
在該學科團組研究員張發(fā)起眼里,不管在高海拔地區(qū)作野外調查還是整理樣本,余靜雅都表現出色。“我們把她留在所內,希望能把青藏高原植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繼續(xù)做下去。”他說。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余靜雅意識到,每一株搖曳在高原寒風中的綠絨蒿,都在訴說著生命頑強的故事。保護它們,就是在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未來。在這片離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物種保衛(wèi)戰(zhàn)正在持續(xù)。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3627.html在青藏高原搶救“植物界大熊貓”
相關文章:
科技春晚來了!蘋果十幾款新品已在路上:不止iPhone 1707-07
為一部電梯,“紅頭文件”改了06-12
給初三學生加油鼓勵的話10-11
思念情書07-26
簡短愛情傷感句子06-21
校園元旦節(jié)的活動總結05-27
財務畢業(yè)實習報告11-19
最新教練年終工作總結報告(五篇)08-09
高三畢業(yè)典禮教師優(yōu)秀發(fā)言稿05-23
師德培訓感想感悟心得01-30
機電實訓心得范文09-18
簡歷模板(三)標準簡歷(簡歷模板)08-15
細節(jié)決定成敗議論文08-07
健康的英語演講稿01-21
最新六一兒童節(jié)的寄語12-23
圓明園游記作文600字09-07
大學特招生項目有哪些12-28
青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有哪些特色專業(yè)值得推薦?09-18
浙江傳媒學院學費貴嗎 大概招生多少人08-13
大學英語四級閱讀練習帶答案09-06
小學五年級學生期末評語精選5篇08-12
秋天唯美詩歌說說08-31
奇妙的同義詞奇妙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是什么07-20
企業(yè)行政管理調查報告08-12
瓷磚宣傳廣告語01-16
校園禮儀知識07-26
會展中心宣傳標語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