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武氏祠,現存有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碑以及漢畫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一同走進武氏祠,探尋石刻上的華夏文明。
竹帛難存,金石永固。1800多年前,漢代匠人們精心雕琢的石碑、石刻留存至今。
東漢晚期,世代為官的嘉祥武氏家族修建了武氏祠,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石碑、石闕、石獅等。其中唯一可以確認主人身份的祠堂名叫武梁祠,武梁是隱居鄉間的一位儒士。武梁祠是整個武氏祠的精華與核心,石壁上,有目前發現最早關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記錄,伴隨榜題文字,用圖文互證的方式展現遠古帝王的形象,他們也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黃帝,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陜西黃帝陵的黃帝像就使用了源自武梁祠的形象藍本。
整個武氏祠共40多塊漢畫像石,從神話傳說到經史故事到現實生活,體現了東漢時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底蘊。
“孔子見老子”——文化史上著名的會面,在漢代,這一場景被反復刻畫在各種石壁上。武氏祠內保存的這幅清晰再現了儒、道兩位創始人交流思想的歷史畫面。
武氏祠畫像石中還有多幅孔門弟子圖,展現了孔子辦教育的豐碩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的“信”,羊公設義漿方便行人的“仁”,一個個故事刻畫出儒士的理想與追求。
魯迅先生稱贊“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他收藏了大量武氏祠漢畫像石拓片。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其中一幅,至今仍能讓人感受到大漢的氣魄。
武氏祠漢畫像石相關拓片一經展出都深受歡迎,它記錄的智慧與文明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研究者。2021年,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發起了館藏武氏祠拓片修復計劃,目前已完成修復工作,讓古老藝術重煥新生。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武氏祠石刻畫像映照出漢代社會文化的璀璨光芒,從中不僅能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可以感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精神力量。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2731.html【文化中國行】山東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華夏文明
相關文章:
花的優美句子59條04-07
簡短的溫馨的早安朋友圈問候語10-19
簡單的生活哲理語句08-16
2025年教師個人年終工作總結03-15
部門年度述職報告01-21
2024年急診科護士年度工作總結簡短08-09
最新個人居住證明08-24
惹女朋友生氣認錯檢討書07-26
紅樓夢600字閱讀心得08-04
簡歷中個人能力08-23
江蘇南京導游詞07-26
話題作文600字02-12
那一刻我長大了初二作文01-07
我的理想六年級作文01-03
文具童話作文10-19
中國銀行業協會:內蒙古2025上半年銀行從業資格準考證打印入口已開通06-13
2024年河南安陽初中級經濟師合格人員公示及資格核查時間:12月16日至12月23日12-23
元宵節暖心文案英文02-12
機電一體化科技論文范文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