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6月22日電 題:臺青走進建川博物館聚落:抗戰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記憶
記者 岳依桐 王鵬
“紀念戰爭是為了遠離戰爭,銘記歷史能將我們指引到更好的未來??谷諔馉幨且欢纬林氐臍v史,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記憶,希望有更多臺灣青年到這里來走一走,了解這段歷史。”22日,在位于四川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參觀后,今年22歲的四川師范大學歷史系臺灣學生廖妤軒如是感慨道。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當日,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采訪活動在成都啟動。兩岸抗戰將士后代、抗戰史研究學者,兩岸媒體代表、臺灣自媒體人等近40人將開展為期8天的采訪活動。
兩岸媒體采訪團首站便走進建川博物館聚落。據介紹,該博物館聚落由民營企業家樊建川創建,擁有藏品一千余萬件,以“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現已建成抗日戰爭、紅軍長征、抗震救災、改革開放等33個主題陳列館、廣場和展覽。
22日,兩岸媒體采訪團走進建川博物館聚落參訪。記者 劉忠俊 攝
在日本侵華罪行館,通過文物和圖文史料直觀了解侵華日軍罄竹難書的罪行后,廖妤軒幾度潸然淚下,直言那段歷史沉重得讓自己不忍回顧。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廖妤軒直言,自己到大陸學習歷史的初衷就是“想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讓更多人知道真實的、全面的歷史?!?span style="display:none">vrv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此次參觀給廖妤軒內心帶來極大震撼。她表示,作為歷史系學生,自己在大陸接觸到大量珍貴的原始歷史資料,不僅讓她對祖國歷史的認知更加全面,也帶來很多觀念的轉變。“眼見為實,我希望有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走走看看,你自己眼睛看到的和你親身感受到的東西不會騙人?!?span style="display:none">vrv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在川軍抗戰館了解到“死”字旗故事后,臺灣青年們感慨頗深。據了解,抗日戰爭期間,四川安縣老人王者成送兒子王建堂從軍時,贈旗一面,中間書一“死”字,左側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右側則寫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22日,兩岸媒體采訪團在建川博物館聚落采訪川軍“死”字旗故事主人公王建堂之侄王烈勛(左)。記者 劉忠俊 攝
“90后”臺灣青年廖家興的爺爺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作為黃埔后代的他從小在臺灣桃園眷村長大,從爺爺口中了解兩岸共同抗擊侵華日軍的歷史。廖家興認為,“死”字旗故事背后是川軍誓死報國的血性,而臺灣同胞也從未停止對日本侵略的抗爭,涌現了李友邦等抗日名將?!斑@些都說明抗戰是兩岸共同的記憶,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銘記。”
如今,廖家興定居成都從事教育行業,也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活躍在各類兩岸交流活動中?!皟砂锻?、同文同種,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他說,有部分臺灣年輕人受不實信息影響,對大陸有所誤解。“我想用自身經歷告訴他們,祖國的山水、人文都很棒,希望他們也都親自來了解真實的大陸。”
據了解,除了成都外,兩岸媒體采訪團還將前往四川自貢、宜賓,重慶等地,重走文化抗戰路,通過實地探訪、座談交流、人物采訪等形式,用影像、文字、短視頻等生動講述川軍出川抗戰史、川渝文化抗戰史,用所見所聞所感,深入挖掘和宣揚中華民族在抗戰時期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抗戰精神,展示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力量,追尋兩岸共同歷史記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完)
本文鏈接:http://m.9105763.cn/v-146-2370.html臺青走進建川博物館聚落:抗戰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記憶
相關文章:
科博探秘:科博會上的爬墻檢修“大蜘蛛”05-16
雨天隨想心情隨筆01-19
工作的格言95條10-11
去古鎮旅行的優美文藝文案09-20
結婚兩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07-20
商務工作總結范文04-15
小區保安月度工作計劃01-30
幼兒園教育實習總結01-24
餐廳工作總結報告(七篇)09-09
安徽巢湖導游詞12-23
物業中秋節活動邀請函11-16
門店過年正常營業通10-26
小學生健康飲食優秀演講稿10-11
英語高中作文600字02-19
新店開業賀詞12-31
形容氣氛和心情的詞語12-20
菊花的優美段落11-19
2025下半年河北計算機等級考試報名時間、報名入口:6月26日-7月3日06-30
公務員遴選考試的一些基本常識有哪些?11-15
軍校分數線錄取線 軍校女生錄取分數線09-11
車輪科學教案09-04
初中數學教師個人考核總結08-16
白露心情文案09-07